平菇栽培公司技术主要为以下几点:
一、培养料的配制:培养料一般以牛粪、马粪、羊粪、猪粪等约700%的原料为好,加入石膏粉(如石膏10%、硫酸铵3%、过磷酸钙1%、草木灰1%)进行发酵,以杀灭有害菌、病原菌。并拌入适量石灰。用时,先把石灰化开,再与石膏粉混合。配好的培养料要先在容器内拌匀,稍加压实,然后将培养料装进塑料袋内,塑料袋口用手压紧,以免被风吹开。装完后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底部铺1层棉絮,上面再铺1层培养料,之后将菌种播上,用物料填满菌种。播种量为40克/平方米。
、发菌管理。当菌丝长满袋后,在培养料上覆盖2厘米的培养料,喷水或遮荫,并经常翻堆、压实,使培养料受光均匀,促进菌丝体生长。出菇前,必须保持培养室温度17~20°C,相对湿度65%~85%,每天打开门窗通风换气1~2次。每天中午气温较高时,应打开门窗换气,保持空气流通,以利菌丝生长。
(二)出菇管理
1、通风管理:发菌阶段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待菌丝长满袋后,袋料温度降至8°C以下,通风量30%~50%,每天光照1~2小时,保持黑暗环境,经2~3天后菌丝便可生长成原基,然后转入出菇管理。
2、通风方法:换完一床菌种后,在正常情况下将菌袋打开,把菌袋移入出菇房进行正常的通风管理。每次通风时先打开门通风半小时,将由菌袋移入出菇房,再打开门将菌袋打开,让室内空气对流,减少菇房空气干燥。
3、覆土管理:菇蕾生长阶段需要保持菇房空气湿润,避免连续干燥,但不能积水,防止长出的菇根腐烂。出菇后菇房要有一定的光照时间,以促进原基分化和菇蕾生长。
4、病虫害防治:蘑菇菇蕾生长阶段病害较多,尤其是杂菌污染、线虫病、小蘑菇等。
1、菇棚通风降温:冬季菇棚室温度应保持在5°C以上,可减少菇蚊等杂菌的滋生和繁殖,一般可降低温度1~2°C,增加菇棚空气相对湿度,抑制杂菌的生长和蔓延,减少畸形菇的发生。
2、覆土保湿:覆土保湿最好在每次采菇后进行,床面不能用水洗,也不能用浓肥,以免烧坏菌丝和杂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