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综合种养重视程度不够是由于其对水体的生态环境的追求较高,而其水产养殖过程中始终处于“生尾”状态,特别是育苗和养殖的过程中,对水产的栖息环境有所污染,致使部分苗种死亡,造成了养殖生产过程中鱼苗死亡的情况发生。因此,广大养殖户应该选择的苗种要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和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使鱼类达到较高的成活率,并达到苗种生态养殖的目的。
稻田养鱼技术与养殖收益1、选择鱼种
稻田养鱼具有投入成本低、利润高的特点,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农户应该选择品种优良、养殖方式先进、健康无病、抗逆性强、养殖的新鱼种,因为只有经过“新”的培育,才能进行多品种、优质的苗种培育,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亩效益万元。
2、苗种放养
鱼种的放养可以根据需求而定,一般养殖户在冬季放养的鱼种,可以用作越冬鱼类,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以提高稻田养鱼经济效益。一般放养量:一龄鱼种,亩放养50尾;二龄鱼种,亩放养100尾;三龄鱼种,亩放养50尾。
3、适时施放生物肥
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一般水稻田插秧后,要及时施用肥泥,以增加土壤肥力,促使鱼苗生长。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占鱼池面积的25%左右,施肥的方法是:在鱼池边四周开挖宽1米、深20厘米左右的沟,沟内施猪粪或土杂肥,每亩施猪肥3000千克、过磷酸钙15千克、硫酸铵20千克。
稻田养鱼的养法
1、鱼种放养
放养前要选择好苗种,苗种放养,应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鱼种,避免放养混养。放养密度要根据鱼塘面积和放养数量来定,一般,每亩放养量在2500尾左右。
2、饲料投喂
食性杂,适口性好,常见的饵料有丰年虾、豆饼、蚕蛹、米糠、豆粉、麸皮等。要定时、定量、定质、定时的喂养,并注意日常卫生。投喂的饲料必须经过发酵,不可以在水中直接撒投,应该经过发酵的饵料,水温在20°C以上时,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0%-15%;水温低于15°C时,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0%-15%。
3、日常管理
要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洁卫生,同时在水中适当添加一些食盐,供鱼体补充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