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鱼综合种养技术重点包括合理放养、精心选种、科学管理、清洁消毒、科学投饵、综合防治病虫害等。
(一)合理放养
种鱼的放养密度应视鱼体大小而定,一般体长15厘米以下的种鱼,每亩放养500尾,体长20厘米以上的种鱼,每亩放养1000尾,体长30厘米以上的种鱼,每亩放养500尾。每亩投放同样规格的鱼种,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种鱼的食性,避免食物不足的问题。
(二)科学管理
1、早放养
早放养有利于提高种鱼体的长势、积累更多的脂肪、蛋白质,改善群体结构。一般的放养规格是:体长15厘米左右的种鱼为800尾/亩,体长20厘米以上的种鱼为1200尾/亩,当年可产苗种600公斤左右,第二年可产苗种500公斤左右,第三年可产商品鱼1公斤左右。因此,早放养比迟放养有利于管理,增加鱼种的产量。
2、分池饲养
1)养鳖池
鳖池要东西走向,排水良好,水质清新。其长宽比例一般为:1:4~5。四周埂宽40厘米、高50厘米,埂内每隔2米开一个宽30厘米、深25厘米的防逃墙,以防鳖逃逸。四周墙上开一个深40厘米、宽20厘米、长不限的采光窗,防止幼鳖外逃。
2)清池消毒
放养苗种前7~10天,池水注入15厘米深的新水,清除池内的野杂鱼和螺蛳。2~3天后,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亩施生石灰100~150千克,以调节水质。6~7天后,再向池内注入20厘米深的新水,亩施鸡鸭猪粪2000~2500千克,每隔7~10天灌1次。在水质较瘦的地方,每次换水时,用漂白粉8克左右,在池水中撒入0.2%的强氯精,每亩10~15千克,以杀灭池内病原体,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