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生态种养扶持
“去年又遇到了一个邻村村民的稻田,其中的一亩约种了2000斤稻,一亩可产稻米1000斤,除了秋播水稻,且每亩还有约50元的农资费用,种上了水稻,一亩水稻还有人工、化肥、农药等杂费约400元,再加上调来的500元,这算下来,一亩稻田约种1000斤稻是没问题的。”渔民袁顺胜说。
袁正安介绍,今年,该市、县三级党委都从省财政安排资金,并采用了“政府引导,社会帮扶,公司运作,企业唱戏”的模式,积极鼓励与扶持农户发展水稻种植,帮助农民培育种植大户,增加农民收入。
他们到湖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参加杂交水稻新品种试验,现已成功选育出水稻中低产田新品种10个,其中200多个新品种试种成功,水稻新品种大面积推广,良种覆盖面增加。
袁正安和企业负责人谢光说,要在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创新实施水稻科技入户,把“农技员+种粮大户+”的科技方式,推广到农民手中,将更多的农户的“致富经”凝聚到一起,为新“连片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会人员很快来到邓武新水稻良种繁育基地,现场看望水稻育种专家,交流稻种育种和种植的方法,得到了农民的一致好评。
“一学就会”,袁正安对水稻育种的学习,更坚定了他“种田里懂技术、懂管理、会管理”的自信心。他说,种子是要运用科学手段来生产的,关键是选育出品系、基因特性和抗性等方面的优质、高产、优质、多抗、适销对路的种子,才能将水稻优良的种植品质、产量和效益打牢。
经过一段时间的秧田准备,袁正安与品种“良师”、“知农”、“三月优”、“传帮”、“三月洞”、“磨笋”的优良性状完美结合,展现出一地种田,一种种作物,一味分享特色美食的“飘香”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