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技术,广泛运用“机械进地、综合配套、配方施肥、田间管理”农业科技措施,减少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化学投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一、先进模式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机具种类、种类的选用,农业科技进步的大幅度提高和新技术的推广是发展农业综合种养的前提。目前,我国主要是以丘陵山区为主的丘陵山地机械化、半精量收获和产粮区域机械化生产。
二、技术要求
(一)及时调整机械化收获和插秧模式
1、加大小麦品种的更新。
在选择玉米收获的机械时,要提高秸秆机械化收获和加工设备的应用,根据不同地区的生产条件和当地玉米收获的时间,确定玉米秸秆机械化收获和插秧的时间。
(二)注重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
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玉米机械化收获是不一样的。如西北和东北地区的机械化收获一般是插秧后5-7天左右,华北和西北地区的玉米秸秆机械化收获一般是插秧后的9-10天,华北和黄淮海地区的玉米秸秆机械化收获一般是播种后的11-12天。
2、加强科学的田间管理。
加强对玉米秸秆的科学管理,提高机械化收获水平,要根据玉米秸秆的收获特点和土壤特性,因地制宜地进行机械化收获。针对不同土壤、不同茬口、不同作业方式,要因地制宜地施用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秸秆肥料,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劳动强度。如深松整地,增加土壤有机质;覆盖秸秆,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活动能力增强,加速秸秆腐熟,提高秸秆腐熟效果;秸秆粉碎还田,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3、优化施肥结构,提高化肥利用率。
(1)重视秸秆还田。有机肥分解较慢,秸秆的腐熟速度和养分释放速度与土壤养分含量有关,当前有机肥量不足的地区,要积极发展秸秆有机肥,增加有机肥的用量,同时,要注重增加腐熟秸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