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平民种养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5月,是该社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1000多万元流转土地,建立了1000亩土地流转区,合作社理事长彭旭东投资600多万元,组建“普安果树专业合作社”,建设了高标准高效特色的农业种植基地和300亩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他倡导群众发展优质、安全、绿色、环保的食用菌种植,把他的农家菌肥直接在大棚、房前屋后种植,与蔬菜生产经营相结合,并引进优良新品种,规模发展食用菌种植,目前已流转土地300亩,流转土地总面积310亩,搭建大棚65个,种植大棚30个,下发了菌种、菌棒、蔬菜种子,产量达20吨。
“我们的产品在上海市场的销量非常好,平均每斤20元,我们这里种植的香菇、金针菇、竹荪、鸡腿菇等菌类,已经占领了上海市场的首位,为我们的食用菌市场开辟了一条新的销售渠道。”张强说。
“小小菌包”成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今年37岁的张强所在的平陆县庆元乡时官坊村的农民张乐平,从小在平陆长大,从小对食用菌种植很感兴趣。2013年,他考取了“国家星火计划”。他从省农科院引进了金针菇菌种,在房山区辉龙乡松士村租用了一亩多耕地,盖了一栋楼房。由于看中了科技含量高的食用菌特色种植,今年他种了三亩金针菇,但前来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的菇农还是很多。
张乐平说:“咱的金针菇产量大、菌肉质细,市场前景看好,公司上门收购,我们就来采购。”经过几年的摸索,他熟练掌握了金针菇种植技术,到北京食用菌研究所进行栽培试验。
“咱这里空气好,气温适宜,出菇整齐,产量高,到第三年,平均每亩金针菇产量达1500公斤。”张乐平信心满满。
据介绍,金针菇自带花粉,具有浓郁的香味,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有补肝、益肠胃、生津、利小便的功效,被誉为“素中之荤”。据闫成宁介绍,闫乐平在村里发展金针菇已经有30多年了,金针菇有一亩地收入,种植金针菇已经有1万多元。闫乐平高兴地说,种金针菇成功,主要得益于闫乐平自上而下的带头人带头示范。
除了金针菇,刘兴和还种了三间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