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菇人工栽培技术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栽培料的配制:
选用的料通常为棉籽壳或米糠,pH值为5.5~6.5,在使用前要将其粉碎,制成直径为7厘米左右的木屑,并加入硫酸。选用熟石膏、过磷酸钙、碳酸氢铵、石灰和碳酸钾等。
二、栽培季节:
大红菇由于适宜在高温和短日照的条件下生长发育,所以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一年四季均可进行栽培。
三、温度管理:
温度的控制,菌丝体在18~26°C之间均可出菇,但以25~27°C为适,超过27°C会引起杂菌感染。
四、湿度管理:
大红菇的原基形成期和子实体形成阶段,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干燥的条件下,菇蕾极易形成而形成僵耳。
五、光线管理:
大红菇是半直立型,生长的前期需要黑暗,后期则要求明亮,可采用遮光或架设遮阳网。
六、通风管理:
由于菌丝体有较强的趋光性,所以在栽培过程中要及时开窗通风换气。
七、控制营养:
栽培中为防止杂菌感染,可采用加等营养物质的方式降低料中的碳氮比,使菌丝体生长健壮,能明显缩短出菇高峰期,或推迟出菇高峰期。
八、及时采收:
菌丝体形成阶段,主要靠营养生长维持,如果营养充足,菇蕾就会肥大,菌盖小,形成僵耳。所以应根据菌丝生长情况及时采收。
九、采收后的管理:
由于杂菌感染孢子,原基形成并分化出的侧耳容易成为畸形菇,故应及时采收,切勿松懈和拖尾,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1.适时采收:
菌盖形成至采收头潮期,一般不需管理,若管理不当,很容易形成畸形菇。采后及时喷水清洗,清理死菇,以免相互感染。
2.注意事项:
不可采收过迟,以防造成大量菇蕾感染,甚至出现畸形菇。采收要分批进行,避免一次性采收过晚,导致菌盖过小,营养供应不足,或料肉水分多,菌丝生长不均匀,从而影响产量。
3.适时采收:
银耳从耳叶向基部逐步扩大,色泽由鲜艳变为暗黄色,可及时采摘,采收后即进行干燥处理。
5.保鲜:
银耳保鲜不适宜直接存放在常温下,而且一定要分袋贮存。否则就会使菌丝萎缩,严重时菌丝覆盖料面,引起死亡,甚至整袋、全瓶或空袋。